现在是每天宰一头白马,点杀机构抱团股,祭天。
轮到谁,都有自己该杀的一套理由和逻辑,别嫌奇葩,市场信就行。风水轮流转,我想起了2018年的“闪崩”行情,那时是小盘股,每天都有闪崩的,猝不及防,莫名其妙就按倒跌停板上一顿毒打。
太阳底下无新鲜事,股民只有七秒钟记忆,市场永远是记吃不记打。
变的只是对象,从小盘股轮到了大白马,其实频频“闪崩”的根本原因,都一样:一是估值贵了,二是市场缺钱。
别说我没提醒过,今年的钱不好赚,不亏就算赚。
一是估值贵了。机构抱团“漂亮50”,丧心病狂,把大白马估值炒那么高,现在是还债时刻。如果你被市场洗脑,相信了机构那套说辞,不好意思,吃肉的时候没赶上,挨打的时候逃不掉。《2021最大猜想:机构抱团何时团灭》
二是市场缺钱。当然不是非常缺,如果货币政策骤然急转弯,就不是“闪崩”,而是“全崩”,那将构成系统性金融风险。最大的压力还是通胀,实体经济承受的成本上涨压力不小,上游什么都在涨价,而货币端却在边际收缩。从三月的社融增速看,不及预期,央妈说“不急转弯”,不等于“不转弯”,慢慢转弯,意味着“慢熊”而不是“疯牛”。慢熊,缺钱,市场由增量博弈变为存量博弈,闪崩,日杀一马,就成了新常态。《美林时钟,指向通胀》《晴天修屋顶,万众拜央妈》
A股深跌的空间也不大,除非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级别的系统性风险传导过来,所以投资者也不必过于恐慌,学会习惯这种“慢熊”磨人的格局。
股市在2019、2020连涨两年,主要还是2018年川普砸的深坑,叠加2020年全球抗疫的流动性过剩,低估值+流动性=牛市。但“牛市”一致性太高,交易太拥堵,暴涨难免暴跌,不是普通投资者能承受的,股市并不是一个让你轻松赚钱的地方,相反,新股民在牛市跑步进场,人生第一轮牛市相当于交学费。07、15年那种疯牛,菜鸟一年三倍都不难,然而长期能年化30%收益就是巴索这种股神级别了。我说过,一年三倍易,三年一倍难!
如果防范踩雷?蓝筹股也会跌,大白马也会被宰,我们必须承认,自己的认知是有限的。
遍地跑的是灰犀牛,天上飞的是黑天鹅,这个时代,环境变化目不暇接,蝴蝶效应防不胜防,连浸淫几十年的业内专家都无可奈何,投资者谈何确定性?
例如,遭宰杀的大白马顺丰控股,绝对的快递业龙头。作为资深用户,我还真关注过,一看毛利率只有17%,就丧失进一步研究的兴趣了。龙头才享有这么薄的毛利率,说明快递是个苦逼行业,竞争太激烈,很难抵御行业的风吹草动。
按说龙头的核心竞争力应当极为强悍,但市场需求的变化,往往出其不意。顺丰的黑天鹅不是同业竞争,而是电子办公、云服务的技术进步。因为顺丰收费较高,接的单主要不是普通快递,而是合同、发票等商务文件,现在这块业务迅速萎缩……连行业顶尖的企业家都挨锤,股民怎么可能未雨绸缪?
还有中国中免,突然暴跌,市场脑补出一套逻辑,归因于日本排放核废水这只黑天鹅。太平洋被污染了,人们不吃海鲜了,也不敢去海滨游玩了,海南的旅游业遭受打击,免税店自然也就成了间接受害者。我不得不说,这个脑洞好大!中国中免哪里想得到,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政府放开免税牌照,而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岛国排放废水?
最后谈谈大白马中国平安,股价一路走低,保险业这两年保费不景气,代理人队伍萎缩,按说中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还有很大空间,债务端到底发生了什么?为何突然就变了?
投资者百思不得其解,我看到鹏华基金的经理陈璇淼提出一个大开脑洞的解释,那就是——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很多被吸到送外卖去了。
这几年代理人的薪酬没太多增长,但是外卖人员的薪酬在不断提升,抢夺了很多的代理人流量,导致整个保险业的代理人队伍增长比较艰难。长期以来,保费是粗放式增长,类似于传销,靠拉代理人,然后代理人去榨干自己的亲戚和朋友圈。代理人大进大出,存留率低,现在送外卖分流,增量越来越少。保费收入,尤其里面占新业务价值重头的重疾险,相当于人数乘以产出,个人的产出很难大幅提高,人数又不增长,使得负债端增长放缓。
美团、饿了么,送外卖的异军突起,不但搞垮了方便面,而且冲击到卖保险。方便面企业和保险公司,谁能想到,最致命的敌人来自互联网O2O的蝴蝶效应?
所以,真正掌握一家公司的全部信息,是不可能的,是一种理性的狂妄。即便如茅台这种傻子都能经营的企业,业务极为简单,也曾遭遇过塑化剂这只黑天鹅。
踩雷是投资的必修课。投资者想避开风险,首先要承认自己的无知。基于自己的无知而投资,而非基于自己的全知而投资。
避雷的方法很简单,最有效的就是组合投资,不要满仓一只股。满仓一只股,不叫投资,那是赌博,因为你根本不可能完全掌握一家公司,就匆匆把自己的命运绑定在一只股票之上。这是我五年前的观点,至今未变。

爱全仓一只股,爱一次满仓,都是小散新手的毛病,得治!这属于纯赌,一次下注猜大小,因为你无法100%保证这一只股是必赢的,风控不及格。组合投资,分批买入,使得投资系统具有弹性和容错性,这是职业投资者和老手的习惯。改掉赌徒的毛病,要靠养成好习惯,训练自制力,推迟欲望的满足。这不但是投资的心法,也是幸福生活的秘诀,推荐你看本书《少有人走的路》

很多人盲目推崇巴菲特的集中投资,但你的认知能力和对公司的掌握能力能与股神比吗?这是中巴的误读,集中投资也不是赌一只股,更不是加杠杆赌一只股。大家看看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,老巴何曾只持有过一家公司?他所谓的集中,意味着重仓5-10家公司,对大多数中国散户来说,这简直就是分散投资呀!而且随着资金体量的庞大,现在持股越来越多,每个季度都有变动,还永不满仓,目前手握1300亿美元的现金,老人家稳得一逼。
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适度分散,合理集中,是承认自己无知,承认自己有限理性,承认自己时常犯错。常在河边走,哪有不湿鞋?人都会犯错误,我也踩过很多雷,闪电总会有一天打到你身上,但关键是活着,活着才有希望,闪崩不可怕,黑天鹅不可怕,熊市被套不可怕,只要能熬到牛市就能翻身,这叫“遍历性”。怕的是没有机会活到牛市,倒在黎明前的黑暗,因此投资必须具备鲁棒性和容错率。
组合持有多少只股票为好?我的经验是,不少于5只,不多于10只股票,因为太多还不如直接买ETF。(由于我有A股、B股、港股、美股四种账户,股票大概不超过20只,再多能力和精力无法覆盖)其中,行业、估值、大市值与小市值、成长股与价值股,保持平衡,守正出奇,构建一个“进可攻,退可守”的稳健组合。即便黑天鹅飞起,哪家公司爆雷,只会影响整体收益率几个点,规避了全军覆没的风险。除非出现2008年那样的系统性风险,所有股票都像雨点一样往下掉,覆巢之下无完卵,组合也就失去了分散风险的功能。资金管理,那是另一种风控机制的问题了。
戒赌,本质是自律或自制力,我很早就推荐过一本书,《少有人走的路》。里面提到了人生艰难和心理成长,第一个要诀就是自律。老实说,一个人的自律能力与童年有关,孩童时代如果就学会迟延满足感,那么长大后就很可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。成年之后通过刻意训练也可以提高,但过程很痛苦,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某种运动,锻炼意志力和自控能力。例如王石是业界有名的自律极强的人,他是通过登山等户外运动,必须登顶,目标感和达成目标的意志力就会一点点锻炼强大;他的接班人郁亮热衷于马拉松长跑,现在蔚然成风,几乎所有房企高管都爱跑马拉松,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修炼方式。
我所知道的成功者,无论企业家还是投资人,共同点就是自律。自律,是反脆弱的基本素质。
感谢您阅读“毛有话说”,释老毛的微信号,以往文章请点击“查看历史消息”,希望它能增加您的知识和财富。如有点滴收获,请扫下面二维码;或者点击右上角按钮,选择“查看公众号”关注即可;也可搜索微信号:mao-talk。知识改变命运,投资实现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