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网友问了我一个敏感的问题。
可能有些父母某一天会面临同样困扰,突然发现子女是同性恋怎么办?
当然他是说他有个朋友的家庭,哈哈哈,独生女,985毕业,一线城市工作,快30了,交男友之后发现无法与异性进行亲密行为,生理心理上均不适,有厌恶感,只能分手。怀疑性取向有问题,父母知道后很着急,怕孩子受社会歧视,敦促她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治疗。
当父母的人,如果我遇到类似的情况,态度如下:
让父母不必恐慌,顺其自然。同性恋有天生的,占比很少,基因决定,大概人口比例的2%,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同性恋倾向的染色体,这种是没法改的,也没必要改变,她们接受不了异性性行为,强制改变很痛苦,而且徒劳无功。它既不是道德问题,也不是人格障碍,现代社会同性恋早就非罪化、非病化了,台湾地区同性婚姻都合法化了,跟正常人一样。绝大部分同性恋都是后天影响造成的,有早期心理影响、后天交往影响,有的就是纯粹贪图享乐,男女通吃,后天的同性恋有的排斥异性性行为,有的不排斥,是双性恋。
无论先天的,还是后天的,都无所谓,尊重当事人的选择,自己幸不幸福,自己最清楚。先天的无法矫正,后天的也必要强制矫正,如果她内心就不喜欢异性,厌恶性行为,非得治疗,按传统观念结婚生子,这是害人害己,婚姻也不会幸福,对下一代更是不负责任。
社会是越来越开放,越来越多元的,大陆迟早有一天也会接受同性婚姻。传宗接代可以通过生殖辅助技术解决。任何人都不是结婚生子的工具。每个人,自己的自由、尊严、幸福,是放在首位的。需要转变观念的不是女孩,而是父母,不要焦虑了,也不要给她压力。让她按自己的意愿生活,是最好的选择。
杞人忧天啦,这年头,受不受他人鄙视,跟你爱男人还是爱女人没关系,跟你有没有钱很有关系。库克就是同性恋,谁会鄙视?娱乐圈时尚圈同性恋泛滥,异性恋才会受到鄙视……父母不干涉子女,尽量给子女多留点财产,才是最好的免于鄙视的方法。
还是让父母去看看心理医生吧!推荐父母看部电影,李安的《喜宴》。

恐同是不必要的,是一种病。我虽然在经济方面是共和党,主张小政府,尊重私人产权和交易自由,但在道德方面偏向民主党,现代社会需要尊重生活方式的多元性,既然不能干涉他人经济自由,同样也不能干涉私生活的选择自由。
我认真思考过后认为,如果父母为子女这种事而苦恼,该去看心理医生的,不是子女,而是父母。
聊天至少能缓解焦虑,看电影治愈也行,《喜宴》是李安导演的一部难得佳作。
《喜宴》公映二十四年之后,2017年,我国台湾地区法院率先判决,不允许同性结婚是违宪的;2019年5月17日投票通过同性婚姻专项法案,《司法院释字第七四八号解释施行法》,正式宣告台湾成为中国唯一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省。这也是东亚第一例,被称为“东亚之光”。为了祖国统一大业,消除文明落差,大陆接轨迟早得跟上,否则,武力收复不难,人心归附不易。
世界确实不是一种色彩,一种模式,一种标准。中国的父母最大的问题,就是为子女过度操心,过度焦虑,过度安排,实际上往往是过犹不及,自讨苦吃,费力不讨好。
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观念,但在一个迅速变动的世界中,很难保证上一代人认定的“真理”,对下一代人的生活具有多少指导意义。
例如,60年代很多父母让子女嫁给成分好的家庭,贫下中农,后来婚姻大都不幸;70年代很多父母让子女削尖脑袋挤进国企,图稳定,结果90年代赶上下岗大潮,没关系没背景的员工成了最先“优化”的对象……
社会学家认为:古代是前喻社会,生活场景几百年固定不变,具备经验越多的老人越有“智慧”;现代是后喻社会,知识几年就更新一轮,历史经验往往是局限的,年轻人掌握更多的“真理”。在未来面前,我们都是孩子,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。你跟你的子女差别并不大,没准她比你更适应未来,毕竟现代科技发展和商业模式迭代,生活中最容易掉队的是老年人,而不是年轻人。
所以,过好自己的人生就不错了,不要为别人的人生过度负责。儿孙自有儿孙福,莫为子女做牛马。
子女成年之后,是独立的人格,独立的家庭,独立的人生。父母对子女的爱,要学会放手,学会厘清边界;父母对子女最大的支持,是保持自己身心健康快乐,尽量少给子女添麻烦,百年之后能给子女留下点遗产,多多益善。
这段视频很赞,中国父母普遍感到焦虑的原因,是没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。
多年前有套畅销书《明朝那些事儿》,全书最令我难忘的只有一句话:成功只有一种——按照自己的方式,去度过人生。
预祝大家新春愉快,心想事成,单身狗婚配,同性恋出柜,股票长红,世界和平!!!
感谢阅读“毛有话说”,释老毛的微信号,以往文章请点击“查看历史消息”,希望它能增加您的知识和财富。如有点滴收获,请扫下面二维码;或者点击右上角按钮,选择“查看公众号”关注即可;也可搜索微信号:mao-talk。知识改变命运,投资实现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