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菲光两天大跌,直接把苹果产业链带崩了,蓝思、信维等都纷纷下跪,科技股开年不利,又不香了。
很多网友问我啥看法,实话实话,我也不知道,只能让子弹再飞一会儿!
因为信息非常混乱,扑朔迷离,相互矛盾,我们不信谣,不传谣,等官方正式公告,结果三天都没出,也没有电话会议沟通,周末公司发布了2020年的业绩预告。
在黑箱状态下,到底发生了什么?我不负责任的猜测:公司可能有出让广东工厂的意向,但不意味着被踢出果链,媒体刻意把两者联系起来有点居心不良。合肥还在新增摄像模组的高端产能,广东是前摄业务,技术含量低,毛利率差,本身不是优质资产,剥离变现也不奇怪。
一、欧菲光是否真被踢出果链?
市场传闻都是这条消息,媒体不怀好意的给读者各种暗示,“欧菲光被踢出果链”是真的,变卖华南工厂就是证明。自媒体传来传去,越传越真,就不加思索的认定为“事实”。
次日整个果链的企业发生估值崩塌,就是市场对这种“谣言”的发酵和联想。人们突然发现,中国的科技股只是美国公司的附庸,代工厂和供应商,2B业务没有任何确定性和安全感,苹果老大哥分分钟可以把你踢出局,不讲武德。任何中国科技公司都可能是下一个欧菲光。
2B业务的商业模式是比2C差,有其原因,但完全否定其价值,也是“亡我之心不死”的阴谋论心态。在全球化时代,这是正常的产业链分工,日韩经济大都是这种模式,特别是日本,这十年几乎把终端的制造业资产全卖了(主要是中国公司接盘),退缩到上游的核心部件和材料,只做上游供应商,做精做透做专,利润率和话语权更强了,日子过得更滋润了。台积电也是苦逼代工的2B业务,高资本支出的重资产行业,照样牛气冲天。
不要愤世嫉俗,大家都是从打工一步步过来的,有的中国企业家以前还是厂妹出身,关键是不断在价值链中攀升,增强你的竞争力和议价权。
回到事实,事实是什么?苹果真的那么无情无义?欧菲光到底有没有被踢出果链?
我的判断是低级谣言,市场被谣言一遍遍洗脑了。
证据1:去年九月公司已经官方辟谣。
2020年9月,欧菲光被踢出果链的消息是出口转内销,最早由一家韩国小报爆料,小道消息,引发股价大跌,公司当日即发布公告辟谣。
谣言和公告,我当然选择相信正规信息,上市公司公告是有法律效力的。如果消息属实,公司刻意隐瞒或延报,信批不实,误导投资者,是严重的违规,甚至犯罪。民事责任可能引发股民集体诉讼,赔偿投资者损失;刑事责任可能董监高都会身陷囹圄。
我不相信上市公司高管胆大到敢公然撒谎,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?
证据2:美国制裁的只是触控业务的子公司。
缘起是2020年7月,欧菲光的南昌子公司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,原因是涉嫌雇佣“少民”员工。这是个国际误会,比较敏感,公司解释南昌那个厂雇了大约两千多名“少民”员工,应该是地方政府的要求,目的是政策扶贫,完全符合劳动法,人身自由,待遇平等。后来已经按劳动法解约遣散,并委托律师赴美交涉,苹果公司也为欧菲光发声证明供应商不存在“奴工”问题。
由于美国的禁令是即时生效的,南昌公司无法供货,这块资产已经处理,iPad触控模组订单很大一部分移转给国内厂商蓝思,就是为了解决供应商合规的问题。注意,只是把低价版iPad的触控模组,欧菲光控股75%的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,剔除供应商名单。
这个损失不大,因为触控业务已是红海,利润率很低,早已不是欧菲光的主体业务,尤其在19年剥离“安徽精卓”之后,现在欧菲光的主赛道是手机光学。根据事后公司向调研机构的沟通,剥离之后,欧菲光是不做触控屏组装了,转为给原来的公司供应膜和材料,毛利率还提升了。
整个事件,欧菲光是无知闯大祸,好心办坏事,不小心卷入国际政治旋涡,真是比窦娥还冤,也暴露出公司管理的不足,一家大客户是美国的出口型公司,某些敏感问题必须瓜田李下,防患于未然,这种“丑闻”是不该发生的,公司合规的风控机制简直是渣。
补一句,美国政府挥舞人权大棒也没什么道义可言,对“少民”有百害而无一利。提供工作机会是善行,以后恐怕没有企业敢再雇他们,一不小心就“丑闻”缠身,欲哭无泪。
证据3:制裁后的其他苹果业务运转正常。
美国实体清单是即时生效的,没有什么缓期拖延的余地,让你干一年再说。如果传闻属实,欧菲光被踢出果链,不会发生在2021年,而是2020年7月之后就必须执行,停止一切业务往来,否则苹果公司构成违规,库克可能就得被FBI带走坐牢。没有任何美国大公司敢在合规上打擦边球。
这是业界传出的苹果2021年新机iPhone 12S的情报(因为数字“13”在西方不吉利,改名为“12S”),欧菲光的摄像模组地位赫然在目,哪里被剔除了?2021年出局纯属低级谣言。而且还有一个未经确证的消息,姑妄听之,iPhone 12S可能首次采用屏下指纹,这个技术欧菲光的积累是行业最深厚的,更绕不开了,与谣言相反,2021年苹果可能更倚重欧菲光。
2020年的业绩预告已经披露,特别注明,产能和出货持续提升,大客户的订单有增无减(触控业务已剥离给蓝思),这是公司借预告变相又辟了一次谣。
“踢出果链”整个事件,在三季报后,11月的欧菲光策略会纪要,有完整的披露。无论谣言多么猖獗,市场多么恐慌,就算公司未来破产了,事实也是事实:南昌好心办坏事,误上实体清单,资产已做剥离,律师海外维权,苹果声明配合,二三季度加单。
二、华南工厂是否真要变卖?
这是最大的疑问,目前信源比较混乱。已经三天,公司没发公告否认,很可能是默认,真有此意,结果未出,动机不明。
为什么我猜测可能属实呢?因为是假的话,公司早就公告辟谣了,一直回避,那就是有此意向嘛!
打电话给公司证券部,工作人员的回应是“不清楚,正在核实”,自己公司的事,子虚乌有的话,很容易明确否认。这个回复,简直是莫名其妙。
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蔡荣军,说“忽悠”,“立讯不可能”。这话也不是正面回答问题,存在歧义。你是说这事是忽悠,不可能,还是说立讯收购不可能。两种解释都通,是跟投资者玩脑筋急转弯吗?
这种信批质量实在令人无语!蓝思一跌,当天董秘就电话会议与机构即时沟通,充分说明情况,欧菲光的事还是蓝思的董秘侧面透露出来的。
事件成罗生门了,根据各方的信息,真相可能如下:
1)欧菲光或许有意向转让华南工厂,正在交涉谈判中,肯定想谈个好价钱。
2)立讯精密不大可能接盘,放出这条消息的,最大嫌疑是立讯,立讯高管以前透露出垂涎前摄业务的意图,蓝思口中爱搞事的“某些公司”,大概率也是指它。但立讯收购欧菲光华南的可能性不大:
一是立讯已经收购高伟,前摄业务已经拿到苹果的门票,再整合欧菲光华南,意义不大,也没有动力出高价;
二是苹果对供应商一向是分而治之,不允许任何一家独大,客大欺店,整合高伟和欧菲光的前摄业务,不符合苹果的供应链管理;
三是欧菲光未必愿意交给立讯,培养一个未来光学赛道的竞争对手,所以蔡荣军说说“忽悠”,“立讯不可能”,是明确表态,宁可不卖,也不会卖给立讯。
3)蓝思也不大可能接盘,这个董秘已经明确否认。
4)有可能接盘的,就剩下比亚迪和富士康,这么大块肉,真有实力吃下的企业也不多。如果没人接盘,或者价格谈不拢,那可能短期还真脱不了手,继续经营。如果今年定增顺利完成,公司也没有变现的急迫性。
5)欧菲光为什么要转让华南工厂?
这是最大的槽点,谣言沉渣泛滥之源。任何业务都可以卖,卖资产是业务线条重组,未必是坏事,关键是价格和你的战略布局。
欧菲光华南工厂是供应苹果的前置单摄,除此之外欧菲光还有苹果的后置双摄、人脸识别,后两者的毛利率更高,所以出让华南工厂,与踢出果链,根本是两回事。后端双摄和人脸识别的供货资格还在,如果被踢出果链,这两块业务也得处理啊?
欧菲光华南工厂是2016年收购索尼的资产,当时是亏损的,欧菲光是为了获得门票切入苹果供应链。收购价是2.34亿美元,其中包含股权收购款0.95亿美元,偿债款1.39亿美元;交割后再投资0.32亿美元盘活资产。
苹果的前摄业务,当时战略意义重大,目前对欧菲光是个鸡肋,去留皆可,留有留的理由,卖有卖的道理:
好处是苹果大客户不拖账,这块营收和现金流比较稳定,去年景气贡献了3个亿净利,而且欧菲光未来要做镜头,做传感器,做垂直一体化,摄像模组的出货量越多越好,上游的部件方便导入。
坏处是前置单摄的前景黯淡,竞争激烈,技术含量不高,毛利率也低,苹果多是用在低端机型,低端机订单是递减的,而且华南厂的工艺只能给苹果供货,不适用安卓机。
所以,问题的关键不是卖不卖,而是价格值不值。如果华南厂能估值50个亿以上脱手,对公司来说是赚的,2016年收购价不到3亿美金,这五年榨干了资产所有价值,再翻倍退出。这50亿现金,用来解决迫切的债务过高问题,用来扩产合肥项目,聚焦高端产能,利润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。
这就又不得不说到欧菲光奇葩的信批,董秘和证代的专业水准有蓝思一半都好,事发当天公司如果与机构及时沟通,给市场确定性,传闻到底是不是谣言?华南厂是卖还是不卖?卖的理由是什么?未来有什么布局和打算?市场是可以理解的,不会连跌两天,带崩整个果链。
三、欧菲光的2020年业绩
结果投资者没有等来事件公告,等来了2020年的业绩预告,股民刚挨过暴跌的毒打,一片骂声。
客观说,这个业绩并不算差,欧菲光在2019年财务爆雷之后,困境反转,体现出手机产业链的复苏,这也是当初抄底的逻辑,完全应验。
2020年扣非后净利润恢复到8亿左右,已经接近五年内欧菲光利润的峰值。欧菲光景气度最高的上一个利润高峰是2017年的8.23亿净利,而当年的股价是26元,市值比目前高一倍还多。
现在是5G商业应用周期的开启,2020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由于疫情实际是下滑的,换机潮刚刚开始,欧菲光的二次创业也刚刚开始,定增批文到手,合肥基地急锣密鼓建设中……复苏初期,欧菲光利润就恢复到上一个景气周期的高峰,而同时市值却减去一半,估值大幅下降。
2020年业绩,全年增长60%以上,扣非后增长120%以上,这个业绩增长完全配得上目前的市值。说四季度大幅下滑并不准确,用全年预告利润减去前三季度利润,估算出的四季度单季利润是失真的,因为计提了3600万,还有政府补贴同比减少,还有精卓出表前的亏损摊销,今年可能还有人民币升值的汇兑损失,等等,很多财务调整都得到年底,不是减去前三季度就是Q4的真实数字。
四季度与去年同期比确实有下滑,是因为华为订单的减少,华为产业链的所有公司都有体现,在预期之内,华为禁令是去年9月生效的,冲击了四季度的出货。这一块,应该是由苹果和小米新增的订单弥补了,苹果在2020年给欧菲光是加单的,否则四季度可能是亏损。华为的缺口长期并不是致命问题,或者取得许可,或者拆分荣耀,如果不行其他手机品牌则会填补市场份额,对供应商来说只是客户比例的调整。
很多人说低于市场预期的15亿利润,谁规定2020年必须15亿利润啦?15亿利润的目标,出自机构的研报,例如影响比较大的是2019年底天风证券这篇:
然后2020年机构普遍看好欧菲光,预期利润15亿,但不要忘了,15亿利润匹配的目标价设定是26元,这是2017年曾经的最高价,给出这个目标价,也就是机构预期欧菲光股价必然在这轮新周期中创出历史新高。现在利润比预期少了1/3,但市值比预期少了60%,还捧着老黄历说不及预期?
结语:最大的短板
“踢出苹果产业链”,基本可断定是谣言;卖出华南工厂,更像是业务重组的商业决策;手机产业链处于复苏的新周期,欧菲光的业绩在迅速释放,净利已经恢复到历史峰值……这才是数据和逻辑梳理后呈现的真实事实。
股价不可预测,但我个人判断回到2019年爆雷后的8块钱不太可能,这一年,欧菲光谣诼不断,或许某些力量想通过压低股价完成定增,定增有锁定期,越低价入股,未来收割的暴利越丰厚。当然,这也是阴谋论的猜想。
投资者的不满可以理解,为何?面对谣诼不断,公司暴露出的问题毋庸讳言,太不尽如人意。公司成长到一定阶段规模,不是比你有哪些优势,而是比没有短板。华为、平安这些牛逼公司长大之后,都不约而同请麦肯锡来重新设计公司的架构和流程,就是引入专业团队来补短板,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。欧菲光这家公司的优点和短板都非常突出:
优点是技术和业务能力极强,从最早的滤光片,到触摸屏,到现在的摄像模组,到马上爆发的镜头,每一步都是勇猛精进,开疆拓土,迅速做到行业领先。以至于几年前的主业,现在纷纷变成要剥离的鸡肋业务,迭代速度非常惊人。
短板是综合管理能力太差,尤其是合规、信批、公关等专业化工作,短板平常看不出来,关键时刻差到匪夷所思,请顶级的专业人士绝不会搞成这种局面。合规方面,不可能随意碰“少民”这种敏感问题,莫名其妙登上美国黑名单;信批方面,更是一塌糊涂,事发三天,市场还云里雾里瞎猜;公关方面,澄而不清,谣言满天飞,最后硬是把所有果链都带进沟里。
这在A股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,股民又一次见证历史了。
【声明】本文观点为推理和猜测,以公司公告为准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感谢阅读“毛有话说”,释老毛的微信号,以往文章请点击“查看历史消息”,希望它能增加您的知识和财富。如有点滴收获,请扫下面二维码;或者点击右上角按钮,选择“查看公众号”关注即可;也可搜索微信号:mao-talk。知识改变命运,投资实现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