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福来得很突然!
我已经十多年没看到这一幕了,大盘差点涨停,一日暴涨5.7%,印象中连15年疯牛也没有这么猛的单日涨幅,这是属于十多年前07年那种超级大牛市的遥远记忆。
移动互联网时代,什么都发生得很快很暴力,一窝蜂上,一窝蜂下。据证券时报的大数据统计:“牛市”这一词汇7月5日微信指数已经飙升至近920万,而在6月6日,这一数据仅为33万。也就是说,一个月以来,微信指数飙升了20多倍。
三根大阳线,千军万马来相见。3000点一破,赚钱效应爆发,后浪们跑步入场了!(此后浪,包括刚炒完鞋的九零后、零零后,还少不了猛炒黄金原油的广场舞大妈们,以及新募资金的鲜肉基金经理人)
于是,各种牛市言论纷纷出炉,涨就是继续涨的最好理由:
关于这轮突出起来“牛市”的内在动力,有各种解释,“大国牛”、“转型牛”、“内循环牛”,甚至“疫情牛”。
就我看来:2020年与06-07年并不相似,07年大牛市不光是流动性,基本面也极为扎实,中国经济腾飞,周期性行业强劲增长,整个A股就像是一支巨型的成长股;倒与14-15年的逻辑非常相仿,最大的推手是流动性。
14年的时候基本面并不景气,时称“三期叠加”的“新常态”,13年“钱荒”刚把A股打下2000点的洼地,14年央妈被迫放水刺激经济,连续降准降息,催生了流动性过剩的“资产荒”,再叠加转型升级的政策预期(15年是创业板、TMT,20年是科创板、半导体),央媒加持“4000点是牛市起步”,在实体经济低迷的条件下各因素共振出一波“疯牛”。
根本动力,中美都一样,本质上是一头流动性驱动的“人造牛”。其实,美股的纳斯达克也创新高了,标普500接近新高,而老美甚至疫情还没过去,经济更是一塌糊涂,今年铁定负增长。
真正的魔法师是他们,架不住四大人头像的接龙发力啊!股市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,但短期内受流动性的影响无疑更大,因为货币是万有引力,这是宏观分析的主要矛盾,抓住这条主要矛盾,基本就能八九不离十。这个道理,在三月美国疫情最严峻之时,美股连续熔断,但美联储一祭出“无限流动性”的金融核弹,我就断言股市见底了,最恐慌的时刻已经过去,《金融核武:无限流动性》。
上个月美联储会议,市场不给面子,担忧“二次探底”,我依然坚持认为:只要央妈不收回流动性,全球流动性过剩,优质资产荒,股市就很难“二次探底”。A股也是美联储的间接受益者,从7月3日开始,北上资金连续两天流入上百亿,暴力扫货,所谓赚钱效应就是他们买出来的,海外大鳄要比国内后浪先行一步。
中国股市的幕后推手不是别人,也是央妈,不断降准释放流动性托底,疫情之后更是用心良苦,悉心呵护。股市暴走之前的信号枪,央妈宣布7月1日起下调再贷款、再贴现利率,这是央行十年来首次下调再贴现利率,年内第二次下调再贷款利率。
周末坊间更流传这条新闻,唯恐大妈不乱,给牛市火上浇油。
为啥呢?因为中国的金融格局,融资渠道方面,股市一直是小弟,银行一直是大头,中国目前储蓄存款余额约200万亿,A股总市值才70万亿。如果居民大类资产配置进行“大搬家”,银行资金流入股市,那真是会疯的。
政策不无此意图,前几天银行混业经营破冰,试点银行开户炒股,也给人无限遐想。《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早就规定:“大力发展企业年金、职业年金、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,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。”
不过,我要说实话,允许银行资金炒股,这条基本可以判定是Fake News,是媒体给牛市造势而已。所谓鼓励“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”,是指居民储蓄通过年金、保险、基金等通道进入股市,这在银行低利率环境下是一个长期趋势;不意味着解禁可以用银行贷款炒股,那是条金融红线,从来被严禁。
这条红线来自1929年美国大萧条。当时美股崩盘引发金融危机,继而导致整个经济大萧条,至今研究的著作汗牛充栋,到底突然崩盘的原因是什么?根据后人整理的信息,当时美国经济确实在强劲增长,基本面非常健康;股市的泡沫并不是非常严重,估值基本合理。为什么突然就崩了呢?真正的原因就是贷款炒股,银行资金大量流入股市,酿造赚钱效应,全民皆股,纷纷加杠杆,银行资金流入股市,高度一致性,股市一跌即发生踩踏效应,杠杆强平,连锁下跌,最后血流成河。
中国的2015年股灾也是同理,虽然严禁银行资金入市,但金融创新搞出场外配资,股民大举加杠杆杀入股市,监管部门发觉风险后一查场外配资,股市立刻崩盘。
所以,在低利率环境下,居民储蓄需要大类资产再配置,这将是一个长期趋势:房市被政策压制,门槛提高,很难加杠杆;信托、理财等很多金融创新又频频爆雷;最后股市成为能够容纳居民天量储蓄的最大池子。但以中国央妈的专业水准,政策再二也不会触碰红线,松绑允许银行贷款流入股市。那意味着1929年再现,超级泡沫,超级股灾,在美帝面前自爆。
此外,当然少不了政策加持。中国经济转型,由银行间接融资转为股市直接融资,这是权力之手的循循诱导。央视黄金时间破例报道股市上涨,把牛市与政治正确挂钩,闻一闻,有点当年“4000点是牛市起步”的味道了吧!
似曾相识燕归来,底牌已经跃然纸上,与2007年完全不同,与2015年高度相似,流动性过剩+政策加持,新一轮“人造牛”横空出世了。
不过,幸福之余,我要提示风险:
二季度,我是相对乐观的,因为一季度的疫情市场极度悲观,实体经济差,但流动性充足,这就存在一个“预期差”。还记得三月最牛医生张文宏说过,当欧美疫情最严重的时刻,就是买点股票的时机,回头看那就是市场大底,赚的就是这个“预期差”。
下半年,实际上不确定性是增强而非削弱的,伴随着股市上涨,风险在累积。也就是,“预期差”可能在偷偷逆转,市场开始变得乐观起来,但真实世界却可能变得更糟了。下半年的黑天鹅,不是实体经济,实体经济根本不会V型反转,专家预测是L型,或者U型,U的后半段估计在明年或后年了,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比较糟糕,这是白天鹅。下半年可能飞出的黑天鹅有三只:
第一只黑天鹅:秋冬疫情二次爆发,这个谁也说不准。
第二只黑天鹅:疫情引发的次生伤害暴露,主要体现为信用风险,包括美国垃圾债危机、欧洲主权信用危机、中国城投债危机、房地产危机(中国房产即便有泡沫也轻易不会破,房子已成国民信仰,一旦出事只能祈祷苍天啦)
第三只黑天鹅:央妈开始收回流动性,货币政策转向,因为全球大放水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,拉屎很爽,吃屎很难,如果印钱能真正解决问题,世界早就是人间天堂了。
主要矛盾和核心命脉依然是看流动性,暂时不必过度焦虑中美大国关系,那个嘴炮很凶,剧情时时更新,但不要怕,脱钩必然是长期趋势,会慢慢脱,不会硬脱,中国也提出“内循环”应对,今年我估计在11月大选之前,老川是不敢付诸行动硬干的,因为他最重视股市和农业摇摆州订单,一旦股市暴跌,对选情是雪上加霜。这也是中国对南方某地立法奇袭得手的原因,当然这也埋下了未来全面对抗的伏笔,有点像1941年的奇袭珍珠港,新冷战,是开幕,不是尾声。
牛市在绝望中诞生,在犹豫中成长,在乐观中成熟,在亢奋中死亡。
3000点之下,A股是低估资产,这是2019年上证指数前一次突破3000点时《证券市场红周刊》的访谈。
我在去年底的总结《波涛汹涌庚子年:2019回顾与2020展望》,展望今年的上下限是3000-3500。没想到,突出起来的疫情黑天鹅,把A股打下了3000点,并且焊牢了半年之久;现在又突然暴走,几天眼看就冲破3500了,据说很多大妈直接喊5千点了……
市场是人性,无法预测,还是一贯态度,佛系一点:熊市来了就享受低估,牛市来了就享受泡沫,我的退出策略就是随波逐流,随遇而安,当市场泡沫化之后再考虑撤退问题吧。
3500点如果太快冲到,还是需要谨慎一点,别太嗨,股市不可能这么持续疯涨,几周交易日就透支完毕了。耗尽民财,留下一地鸡毛,后浪被高高挂在山岗上,显然背离了国家发动一场“牛市”的初衷。况且,黑天鹅还在下半年若隐若现。
凡是流动性催生的行情,都是暴涨暴跌型,没有道理可讲,乱拳打死老师傅。
这种涨法,我也被惊呆了!说实话,这几天账户远远没跑赢指数。大妈入场扫货,就是闭着眼买一气,没涨过的,就买起来,所以现在暴走的都是前期没动的。看了看,昨天除了平安和万科跑赢指数,大部分都差强人意
换股,就不必了,这种流动性牛市你无论如何是追不上市场轮动速度的,频频交易、追涨杀跌是自取其辱,而且,说句价投不爱听的:如果是复制2015年的疯牛逻辑,我感觉市场迟早还得转换到5G、新能源、特斯拉产业链、家具家电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。既然是流动性驱动和政策诱导出的“人造牛”,意图很清晰,就是让股民为实体经济注入资金,为国助力(接盘)。前浪,后浪,都是韭浪,韭菜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,金融地产过快上涨“政治不正确”。
高考来了,后浪跑步入场答题,不会答就都选C项。普涨也好,利益均沾,牛市里买啥都能赚钱,闭着眼掷飞镖选股都能超越巴菲特。
“牛市”里赚钱不难,难的是账面上的钱你能不能活着拿走,嘿嘿,格雷厄姆告诉你答案……
感谢阅读“毛有话说”,释老毛的微信号,以往文章请点击“查看历史消息”,希望它能增加您的知识和财富。如有点滴收获,请扫下面二维码;或者点击右上角按钮,选择“查看公众号”关注即可;也可搜索微信号:mao-talk。知识改变命运,投资实现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