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,我和一位老友喝茶,他也是老股民了,基本面能力很强,很擅长发掘那些处于价值洼地的股票。他3月份的时候就说,今年大蓝筹会有估值修复的行情,并重仓了光大证券,成本大概11块左右,买了50来万吧。
最近几天的行情,大家也都看到了,证券板块已经疯了,最近3个交易日,证券指数涨了近30%!龙头光大证券,已经10天8板,像极了14年底的模样。
从周末到现在,全国上下都在讨论牛市是不是真的来了?那些从来不关心股市的人,也开始和我打听 “股市还能进吗?”、“有没有股票推荐?”
券商的开户大厅也变得异常热闹,似乎新韭菜们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涌入这个令人着迷的赌场。
那么牛市真的来了吗?至少在舆论场上,牛市已经来了:
某股友:周六周日为什么要休市啊?如果不休市,我的股票账户又可以再创市值新高了!
某大V: 一周之内大盘没涨到3500点,我全网直播吃翔!
私募大佬林园:牛市可能已经来了——现在可能就是熊末牛初的市场阶段;但是,得等到大盘上涨到4300点-4500点间,才能正式确认牛市来了。
我的观点是牛市是走出来的,不是预测出来的。牛市走出来后,人们才恍然大悟,哦,原来牛市已经来了,但这时候,可能已经晚了,你可能已经错过了最舒畅的上涨时间。
所以应对牛市最好的办法,应该是趁熊市时股票还很便宜的时候,就买足买够,然后牛市里要做的就一件事:持股待涨,不丢筹码。
不丢筹码,这句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啊,有多少人是在股票大涨前就丢掉了筹码,一轮牛市下来,却没赚到多少钱。
我上面说到的那位朋友,就是这样。这次见面,本想恭喜他吃到大肉了,没想到,结果有点悲催。
他在大涨前两天把仓位都清了,如果他能够再坚持两天,等待他的就是8个涨停。。。粗略算了下,他这一卖,接下来两周的时间,就少赚了50多万。如果这口肉吃到肚子里了,不管今年是不是牛市,他的收益率都很可观了。
事已至此,我也只能安慰他想开点,后面再寻找下一个机会。虽然口上这么说,但我和他心里都很清楚,要再重仓捕捉到下一个这样大级别的机会,是何其不易。上一次券商这么暴力上涨都是6年前的事了,一个人的投资生涯能有多少个6年。
今天想给大家分享这个事情,不为别的,就是在可能到来的牛市之前,再和大家强调一下风控和资金管理的重要性,这两个做不好的话,说实话,就算是牛市,你也可能亏钱!
股票的所有的坑,我基本都踩过,要想在股市里做常胜将军,就必须加强风险控制能力,风险控制是炒股的核心问题。
为什么股票的核心问题是风险控制呢?还是之前那句话,你再努力工作,再努力学习,薪水再高,只要重仓股爆一次大雷,就全白搭了。乐视、保千里这样的股票消灭的中产阶级还少吗?
郭德纲说过,活的久了你就成了艺术家,骂你的都死了,你说什么就是什么。巴菲特一辈子被质疑了很多次,恐怕很多质疑他的人也都已经归西了。
不过,大家要注意,今天我所说的风险控制不只是狭义上的风险控制,我们不仅要管控好持仓股票的风险,做不到单笔投资不大亏。
更要把生活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意外,也纳入到整个风险管控的范畴。要做到不留死角的风险管控,不然股票这边赚再多的钱,也可能补不了生活上的变故带来的窟窿。
生活上的风险如果没有事先控制好,可能也会影响到股票的投资,我上面说到的那位朋友就是这种情况。
他持股定力是很强的,不是那种拿不住的人,但这次确实是因为家里遇到事情了。
他父亲突然心肌梗塞,需要马上手术,他手上没有其他可以流动的资产了,之前老人家也没有买商业保险,而要做的手术刚好不在社保报销范围内,所以只能忍痛了卖了股票。
结果,50多万本该赚到的钱,就这么没了。当然救人更要紧,但我想说的是,他如果提前做些准备,这个悲剧,应该是可以避免的。
生活上的风险,是我们绝大部分投资者经常会忽视掉的风险。但是风险从不会因为我们的无视而消失,有些事情,真的是我们无法避免的。如果不提前做一些准备和规划,风险来临之际,我们往往会措手不及。
我前两天收盘后无聊,刷剧刷到了部医学纪实片《我的白大褂》,讲的是一批后浪医生们的纪实故事,豆瓣8.2分,无特效,无明星。我看完后有很多思考,我想这对大家的投资也有帮助,所以今天也分享给大家。
当医生在排查病因时,发现患者两侧脚压不对称,立即诊断为凶险的主动脉夹层出血,随即下了病危通知。
医生:“这个病要马上手术,死亡率63%,不一定能救得过来。”
患者家属:“这个病需要花多少钱?”
医生:“至少三十万。”
死亡率63%,远大于生存率,还要至少花30万。救人吧,这钱铁定要花出去,但有63%的可能人财两空;不救吧,人很快就会没了…
到底救还是不救?
本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胸痛,竟要马上为老公的生或死做决定,突然的变化让患者家属猝不及防。
“那他要保命,大概有几成能活下来?”患者对于成功率的追问,无非是想从医生那获取一丝丝花钱能把人救下来的底气。
但这也是医生最难回答的问题,因为63%的死亡率是针对过往病例的统计,但具体到某个人是不能确定的,不救人肯定没了,救就还有一线希望。
家属打了一圈亲戚电话后仍然做不了决定,最后拨打了二十多岁的儿子电话,当电话那头传来斩钉截铁地决定“治”时,这位家属仿佛才有了充足的信心,医生立刻紧急手术。
幸运的是最后手术成功了,前期花费25万多。可以说,这是一场赌命的抉择,幸运的是他们赌对了,花钱救下了家人的命。
生和死这个大命题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并不会去考虑,然而当需要马上做选择时,绝大多数人都是懵圈的。
救命谁都想,可前提是自己花不花得起这个钱?会不会最后人财两空,自己还要负债?
说到底,还是钱的问题,如果能负担得起,谁都有要求医生马上做手术的底气,不会纠结于计算钱与生命哪个价值更高。
我们很难避免一辈子不遇到这些事情,也无法避免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冲击。但是有两样东西是我们可以决定的:
第一,是面对苦难的态度。
第二,是未雨绸缪的准备。
至于如何准备?其实,也没太多的办法,就两条路:
1、不断增加自己的收入,手中掌握尽可能多的流动资产,同时投资上能不用杠杆就最好别用。
2、对于积蓄比较少,收入增幅比较慢的朋友,那就很有必要把家人的保险配置齐全,用少量的钱,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。
我们这届股民绝大部分都已经上有老下有小,不能再任性的老夫一把梭了。
下面给大家做点简单的保险科普,虽然有些枯燥,但很实用,希望大家耐心看完。
比如治疗肾癌和肝癌的多吉美,每月1盒,每盒2.3万,需要持续服用到患者不能临床受益为止,一年就是28万左右;
在抗癌早期很有效果的免疫药物pdl-1,一针3.5万,需要打10针,就是35万元;
在抢救危重症病人中常用的人工肺,开机费6万元,之后每天2万元起。
以上统统都是自费,医保无法报销。
关注我的读者应该很多都是家里的经济支柱,但我相信,动辄几十上百万的治疗费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易掏的起的,就算掏得起,那又得花多少年来追回这笔损失的财富?
有人可能又会想,患上癌症、中风、心肌梗塞这类大病的概率太低了,犯不着买保险。
但是你如果去查一查保监会公布的发病率数据你就会知道,人一辈子中招这些大病中的一种的概率是72%,当然,大部分人都是在四五十岁后发病的,但我们不能等到年纪大了才考虑这个事,年纪太大要么就是保费太贵,要么就直接买不了了。
他们不推销保险,不为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做广告。只站在你的角度量身定制最适合的家庭保障方案,真正做到了中立、客观,同时还能做到比传统机构节约30%-50%费用。
他们的专业规划师,会结合人工智能系统,1对1的结合我们的实际需求,生成3份专属定制的方案,并给我们详细讲解。
(规划师详细沟通后给出三份侧重不同的方案)
免费名额只有100个,报名方式一:
毛有话说粉丝福利
①
扫码添加下方小助理微信



~ 好友验证发送暗号,即可通过~
前100名免费
(扫码发送暗号“老毛+你的手机号”领取)
如:老毛+1802222333
本文特约发布,产品由第三方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