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萧条。
那次大萧条就是以华尔街股灾开始的,继而连锁反应,金本位崩溃,全球贸易体系破碎,失业人口遍地,法西斯主义登台,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。
1930年,36岁的格雷厄姆已经混迹股市很长时间,自认是棵生命力顽强的老韭菜。他操盘的格兰赫基金运作一年半投资回报率高达100%以上,远高于同期平均股价79%的股市涨幅,只是由于股东与格雷厄姆在分红方案上的意见分歧才解散基金。他认为股市暴跌之后最糟糕的时间已经结束,市场见底,全仓all in,并且在部分品种上加了杠杆。赌赢了,会所嫩模;赌输了,工地搬砖。
然而,最糟糕的时间并没有结束,大萧条是没有任何先例可供借鉴的,人们记忆中的历史经验是全部失灵的,这意味着依照经验行事的人全部翻车了。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,直到1933年才到底,美股跌了85%。如果按某些经济学家的看法,实体经济是1939年进入二战才获得真正复苏。
(2020年与1929年的股市对比)
当道琼斯再次开始暴跌时,格雷厄姆在这一年亏损了50%。在1929到1932年的大熊市中,格雷厄姆损失了70%的资产,如果算上加的杠杆,可以说他倾家荡产了。
一个小心谨慎的投资者,最终也被大萧条的熊市所吞没。老韭菜,新韭菜,都是韭菜,这就是熊市的荒谬。
格雷厄姆的遭遇给后世留下万金不易的一句话:新手死于追高,老手死于抄底,高手死于杠杆。
这就是我在《全球流血的周一,最牛医生剧透答案》,反复说的,其实就是格雷厄姆抄底的血泪教训:
有人问我港股是不是太低估了,确实低估得变态,但你永远不要期望买到最低点,而是永远做好买了就套的准备,才可以进入股市。
用闲钱,分批买,家庭至少保存半年生活所需的现金储备(据说现在开始有囤粮的了);不要玩杠杆,不要玩权证,不要碰金融衍生品;对高杠杆行业和公司要谨慎。
这是今天的一只银行股。按说港股是价值洼地,银行股是洼地里的洼地,这只股票出财报前0.3倍PB,3倍PE,属于经典的价值投资品种吧,低估吧,安全吧,稳赚吧。2019年财报披露净利润下降超过85%,only one day,如果重仓买入,一天你就深套43%;如果加足杠杆,一把就让你裸奔。
你就成为了新世纪的格雷厄姆。
经济学家马光远说话太损:大萧条了,你是一个普通人不要焦虑,想着什么抄底。你在经济好的时候都没挣到钱,你现在更不可能挣到钱。哈哈哈哈哈……
有幸的是,格雷厄姆在大熊市中破产之后,痛定思痛,大彻大悟,悟出一套功参造化的投资妙理。
第一能力圈,不熟不买,回避一切知识上的风险;第二安全边际,不低不买,回避一切价格上的风险;第三护城河,不优不买,回避一切竞争上的风险。
1934年出版《有价证券分析》(Security Analysis);
1949年出版《聪明的投资者》(The Intelligent Investor);
这两本投资经典,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,堪称一场投资史上的革命,从此人类的投资事业有了灯塔照明,开宗立派,焕然一新,返璞归真:《证券分析》凭什么是投资圣经?
大熊市抄底失败,诱发基因突变,世界上第一个价值投资者就这么横空出世啦!
哈哈哈,愚人节快乐
感谢您阅读“毛有话说”,释老毛的微信号,以往文章请点击“查看历史消息”,希望它能增加您的知识和财富。如有点滴收获,请扫下面二维码;或者点击右上角按钮,选择“查看公众号”关注即可;也可搜索微信号:mao-talk。知识改变命运,投资实现自由。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毛有话说):世界上第一个价值投资者是怎么诞生的?